电线里的“大数据”电缆上面的数字

故来向供电公司求助。9月发现总分表电量严重不合,“供电师傅,该公司管理的总表下有几只店铺分表用电,”原来,10月电量依然差距较大,前不久,建德市供电公司抄表班迎来一位焦急万分的用户,帮我查查为什么总表和分表的电量差距这么大。你们一定要给我个合理解释,这个人是城区某物业公司的负责人,公司电工查不出原因,

作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的重要手段,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建德节能减排工作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就如人的大脑,通过这个大脑可以实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建德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赵飞燕说。

赵飞燕告诉记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物理结构由主站系统、数据采集层、采集点监控设备层3方面组成。第一层主站是整个系统的管理中心,负责整个系统的电能信息采集、用电管理及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第二层为数据采集层,负责对各采集点电能信息的采集和监控,包括各种场所的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第三层是采集点监控设备层,是电能信息采集源和监控对象,如电能表和相关测量设备、用户配电开关等其他现场智能设备。“集抄系统通过安装在配变采集终端中的GSM手机卡,就能实现远程抄表、远程停电、远程送电、配变监测、负荷监控等功能。”

抄表班技术人员查看了该用户几个月来的电量后,根据线损分析思路,每到季节交替,总分表抄表时间的不对应很容易造成较大的损耗,尤其是从夏季高温转向秋季的时候。工作人员询问了该物业公司分表的抄表时间,发现其分表每月28日抄表,滞后总表抄表时间23天,整整23天的不对应电量。于是供电人员随后想到了利用采集系统数据,取总表8月28日、9月28日、10月28日的数据,计算出与分表同天抄表的总表电量,与用户抄来的分表总电量相差不多,“靠谱”的数据面前,用户最终认可了这个合理损耗,并爽快地交了电费。

全国人大代表 刘静瑜:

“小师傅,现在怎么不见你们上门抄电费了?”家住建德新安江环城北路的用户向正在发送电费缴款通知单的抄表员发出询问。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以往人工现场操作的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抄表的误差,自动采集的电表数据可以随时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电力部门的监控平台,一旦哪个地方出现漏电或电量突变等异常,采集到的数据可及时反映出来,通过系统收集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帮助供电部门及时发现并处理,为用电管理、节能降损提供了有效依据。”该公司副总经理程一鸣介绍说。

“这看似一小步,其实是一大步。”建德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程一鸣告诉记者,实行远程抄表前,抄表员每月先要下载用户信息至红外抄表器,再携带抄表器、手电筒、表箱钥匙等抄表必备工具至所负责台区抄表,日均抄表消耗5小时,最熟悉的抄表员最多也就能抄六七百户,但都必须在4天抄表例日内完成。“现在,被电量远程采集系统覆盖的台区,抄表员只需进入电量信息采集系统,选择台区编号,轻点鼠标,即可采集所有用户的电量信息,3分钟就能搞定,效率提升了百倍。”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3月6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苏州市公共数据开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工业制造领域。加大公共数据、行业政策对制造业企业供给力度,推进工业数据、知识图谱与智能算法的创新应用,通过工艺优化分析、关键设备智能

江苏苏州市公共数据开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充电桩、道路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开放

电线里的“大数据”电缆上面的数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