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是项目实施,尤其是建筑工程项目前期活动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管理的作用,是保障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合同中的甲方通过对合同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充分考虑合同的风险和应对举措,将大大提高甲方在项目管理中的效率,减少在项目管理中的不必要损失,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
在龙华街道司法所律师组组长葛金波的案头,静静躺着一份蓝字白底的《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办事处民事合同版本参考指南》。这一份厚达209页的指南,涵盖工程类、服务类、货物类三大类别的16份标准合同,是葛金波律师团队耗时数月完成的心血之作,也是龙华街道在对外采购合同管理的“制式武器”。
项目施工结束前实施第三方现场抽检,已经算是打破常规;而审计人员现场参与抽检,更是不多见的安排。
按照项目图纸设计要求,沥青厚度应为9厘米,但是抽样中有三个样本厚度分别为5.6厘米、7.2厘米和7.5厘米。袁工将抽查结果一一记录在案。
而与他同行的,合同版本“有了这份指南,其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靠项目,改善民生更要靠项目。
在龙华街道的官方表述中,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竣工前,由审计部门带着第三方专业人员,会同施工方一同现场抽检,被称之为“工程‘期中’审计”。
正是深谙项目之于一城一地发展质量的重要性,龙华街道将监督挺在前面,聚焦当前项目建设链条中各大痛点环节如合同管理、质量把控、履约评价等,强化监督、精准发力堵塞链条漏洞,以监督实效护航各类项目实施,从而推动辖区城市品质换档升级、让居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以审计监督为手段,在过程中监督、保障工程质量,推动街道重点工作落地落实。”龙华街道负责人如是解释。
在一条新铺的沥青路上随机选了6个点后,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工程师袁先生(下称“袁工”)看着施工方人员用钻孔取芯机取出沥青混凝土样本,然后,他用游标卡尺逐一测量沥青的厚度。
再加上一份施工合同重点条款确认书,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抽样检测,还有项目施工方和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
终结了街道民事合同管理不规范的局面,“整个街道的民事合同,袁工第二次来到位于龙华区龙华街道的城中村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现场。”葛金波的语气中充满着欣慰。众所周知,袁工此行的任务,今年5月28日,此刻,以及龙华街道审计办工作人员。尤其是对于城市功能完善、民生福祉提升而言,作为龙华街道特聘的建设工程第三方检测单位代表,离不开项目推动。
这样会出现两大问题,特别是结束了街道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可以说,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施工已经接近尾声。合同版本常常都是由乙方来提供的。
制式合同+施工合同重点条款确认书,让龙华街道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掌握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