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认为你在画「立体画」的时候,事先选定了一个固定的参考平面 (比如「效果图」里面那张纸所在的平面) 和拍摄角度。那么这种画就遵循这么一个原则,那就是
从数学上来说,画一幅 「立体画」,其实就是画一个立体物体在平面上的「点光源投影」,即相当于一个单点光源对物体形成的投影 (如下图所示, 截取自
那么为什么这样就能形成立体感呢,因为你看物体的时候眼睛就相当于那个「点光源」,当你看到这种「立体画」(即点光源投影)时,其实和你看到真实的立体物在你眼睛里面的成像位置是一样的,由于人长期以来对立体物形成的视觉经验会让我们自动对这种平面画形成立体的错觉。
这么说可能还不太好理解,我用下面这个图(其实就是上面那幅画的 3D 建模图)来解释一下
(多图预警) 这种 3D 立体画玩转起来可谓花样繁多,很早以前就对此很感兴趣,自己也尝试画了一些这种画, 比如下图(原图参考
但是,这不是我今天要介绍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对于新手是很有难度的。首先,就造型而言,直线还好说一些,把两个端点找对了,连起来即可,但曲线就麻烦了,你还得描很多中间点才能定型。这种立体画平面上看起来非常奇怪,像上面那个图一样。如果先前没有画立体画的经验,对这种形状不会有任何感觉,更不用提在没有外界辅助的情况下直接画出来了,这是违背人类视觉经验的。所以你要想把曲线画对,必须取很多很多中间点才行,取得太离散的话因为你没有这种经验你还是不知道点与点之间该怎么连。即使造型做对了,阴影啊,色彩啊你又不知道该涂在哪儿了。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你按照三维模型对应点的方法作画效率会非常非常低,只能靠经验提高速度。街头立体画家有很丰富的这种经验,所以能很快的画出非常复杂的形状。但在这里我教大家一种非常简便快速的方法
那么立体的「A」左上角那个红点,首先我们在纸上画一个方方正正的坐标网格(如下图一样的网格,见谅):虽然不是特别方正 :P),就像下图一样(图片处理的有点渣,假设你要在一个纸上画「ALWAYS」的「立体画」,在「立体画」里面应该在这纸上坐标网格的哪个位置呢?答案就是「效果图」里那个红点落在的网格上的位置,B) 附近。也就是大约在 (2,然后我们来参考上面这幅「效果图」。
「效果图」里面的任何一个点,所对应的 「立体画」的位置,就在你看到的「效果图」里面那个点所落在的参考平面上的位置。
了解了原理之后,想画出一个「立体画」也就不难了,其实,就用我上面给你的带坐标网格的建模图,你先在纸上自己也画一个正方形坐标网格,然后依照我说的规则把「ALWAYS」这个立体部分上的每个轮廓点对应的坐标点描出来就可以了。该方法其实也是那些街头立体画家所采用的。事实上,街头立体画家们会事先画一个 (或者想一个) 「效果图」,然后在街头架一台照相机,相机旁边应该是有那个「效果图」对照着的,或者他们牛逼自己脑子里就有成品。然后一边在地上画,一边在相机里面对着看是不是画的对,这其实就是在找对应点。你还会注意到,街头立体画很多是画在有瓷砖的人行道的,为什么?因为瓷砖不就是天然的坐标网格么,方便定位啊!
关于这种图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首先我要说的是,上面这幅图,是把立体画放在桌面上,然后找一个特定角度拍摄出来的,其他任何角度拍摄,都没有真实的立体感。我们不妨把上面这幅图称为「效果图」,而这张图的原图,我们叫「立体画」,也就是用标准俯视角度拍摄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