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规格实施畅通工程。总建设规模达1.25万公里,总投资约200亿元,实现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率达100%,建制村通四级以上公路率达100%;打通“毛细血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2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占比约99%。全市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总里程占比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8%,具备双车通行条件占比达95%以上。
倾力做好“结合”文章。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坚持服务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要求,做好“三个结合”,倾力打造互联互通的品质农村路:紧紧围绕村民出行需要,畅通村民出行通道,做好“民生结合”文章;对景区道路实施“白改黑”“黑配彩”改造,大幅提升农村道路质量和形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做好“乡村旅游结合”文章;把农村道路与农村景观生态有机融合,连锁带动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群众收入水平,做好“乡村建设结合”文章。
群众利益无小事。合肥市委市政府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切实解决好“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持续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努力从“服务民生”到“抵达民心”,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自我加压提高等级。在省定标准基础上,规划县道全部提升至二级公路标准,规划乡道全部提升至三级以上公路标准,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干骨架、县乡道衔接支撑、乡村道辐射延伸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同时,对交通量增长较快的产业区、旅游区等,综合考虑建设标准,预留发展空间。
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统领,加快完善“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协同并进机制,规划引领是龙头,肥东县包公镇青天路获得安徽2020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2020年全市农村公路路况评定位列全省第一、合肥市被命名为2021年度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全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县3个,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全市大事、发展要事、民生首事来抓,近年来,目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打造“实、安、绿、美”的农村公路,紧扣“安徽标杆、全国一流”目标,合肥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成功创建11条省级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1条省级“十大最美农村路”,合肥市委市政府坚持按照“大干、快干、高标准、全覆盖”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高效发展。
建章立制强保障。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为管理好农村公路,2018年,出台《合肥市农村公路路长制推行工程实施办法》,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路长制体系及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2019年,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级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2020年,出台《合肥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